BBC中文网:MeToo五周年:究竟改变了什么?

桑德琳·隆贡布
8 分钟阅读
BBC中文网:MeToo五周年:究竟改变了什么?

深入解读#MeToo运动五周年以来的全球影响,探讨其如何激发女性发声,揭示社会深层问题,并推动持续的结构性变革。

原文链接

五年前,一个简单的#MeToo标签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性侵和性骚扰的全球性对话。这场运动不仅让无数女性敢于公开分享个人经历,更揭示了权力结构下的隐蔽性侵问题,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思。

关键发现与影响

1. 从标签到全球觉醒

  • 起源与爆发:运动本身始于2006年,但直到2017年美国女演员艾莉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的推文才使其在社交媒体上爆红,迅速成为一个全球性觉醒的催化剂。
  • 全球蔓延:在短短两天内,#MeToo标签被使用了超过50万次,并迅速传播至85个国家,拥有多种语言版本,赋予了原本区域性的维权努力全球能见度。

2. 揭示深层社会问题

  • 行业庇护:运动不仅暴露了个别施暴者的行为,也揭示了某些行业(如娱乐业)为有权势男性提供庇护的价值观问题。
  • “讲故事”的反弹:尽管#MeToo鼓励女性发声,但也伴随着对个人言论的强烈反弹,并非所有人的经历都被倾听和相信,尤其是有色人种女性的贡献常被主流叙事所忽略。

区域性案例与挑战

1. 中国:法律进程与个人力量

  • 标志性案件:弦子(周晓璇)公开指控央视主持人朱军性骚扰,尽管最终因证据不足败诉,但她的坚持誓言“绝不放弃”,象征着中国#MeToo运动中个人力量的韧性。

2. 南非:与暴力抗争

  • 标签下的呐喊:学生伊娜娜·梅耶提亚娜(Uyinene Mrwetyana)被奸杀后,#AmInext(我是下一个吗)和#MenAreTrash(男人是垃圾)成为集体口号,引发大规模抗议,迫使政府将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宣布为全国性危机。

3. 尼泊尔:法律改革的呼声

  • 时效性挑战:一名前模特指控选美组织者性侵,但因案件超过法律规定的一年报案时效而无法立案,引发公众抗议,呼吁进行司法改革。

4. 伊朗:女性自由的呐喊

  • 与#MeToo的共鸣:伊朗女演员格什菲·法拉哈尼(Golshifteh Farahani)认为,如果不支持#MahsaAmini(马赫萨·阿米尼)运动,就无法真正支持#MeToo,因为两者都关乎女性对自己身体的自由选择。

超越标签:持续的结构性变革

观察人士认为,#MeToo最成功的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个公开讨论性骚扰和性侵问题的空间。然而,博伊尔教授(Professor Rosalind Gill)指出,要实现真正的转变,还需要对工作场所、学校、体育场馆等所有场所进行持续不断的结构性改变。

推动改变的关键策略

  • 持续的公开讨论:通过社交媒体和媒体报道,继续让成千上万的人,特别是女性,能够公开谈论她们的经历并被倾听和相信。
  • 挑战系统性问题:揭示并改变那些为滥用职权提供庇护的行业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 结构性变革:进行长期的制度和文化转型,确保性侵和性骚扰不再发生,而不仅仅停留在一次性的“运动”或“标签”上。

总结

尽管#MeToo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它只是一个开端。要实现一个没有性骚扰和性侵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个案的曝光走向更深层次的制度和文化重塑。

本文由Gemini基于BBC中文网《MeToo五周年:究竟改变了什么?》总结撰写。

相关文章

支持我们的工作

如果这些内容对您有帮助,请考虑支持我们继续策划优质的女性主义资源

☕ Buy me a coffee

讨论与评论

分享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和感受

💬

加入讨论

分享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和感受

加载评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