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举权运动到#MeToo:全球性别平等斗争的历史传承

本文追溯了女性主义运动从19世纪选举权运动到#MeToo数字化行动主义时代的演变历程。文章探讨了女性主义的四个浪潮、其历史背景,以及性别平等面临的持续全球挑战,包括政治参与、生育权利和社会污名化问题。
从选举权运动到#MeToo:全球性别平等斗争的历史传承
这篇文章全面回顾了女性主义历史,强调了选举权运动者的持久遗产以及女性主义运动在四个浪潮中战术的不断演变。
起源与第一波女性主义
选举权运动:第一波女性主义始于19世纪晚期,是争取女性投票权的全球性运动。新西兰在1893年率先垂范,英国在1918年跟进,到1960年选举权已经普遍实现。
选举权主义者与选举权斗士:选举权主义者采取和平倡议的方式,而选举权斗士则采用激进战术——包括纵火和公开破坏——来要求政治包容。
第二波女性主义
二战后的动员:兴起于1960年代的这一浪潮专注于职场权利、教育和生殖自由。受民权运动影响,这一浪潮受到《女性的奥秘》等著作的塑造。
全球领导力:西丽玛沃·班达拉奈克和英迪拉·甘地等女性打破了政治壁垒,标志着性别规范的更广泛转变。
第三波女性主义
交叉性与文化批评:1990年代将注意力转向种族、阶级和性取向。游击队女孩等女性主义艺术集体挑战了文化机构中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
法律与社会倡议:安妮塔·希尔的证词等备受关注的案件凸显了性骚扰问题和黑人女性面临的独特困境。
第四波女性主义
数字行动主义:以网络动员为特征,这一浪潮利用社交媒体放大女性主义话语。#MeToo运动体现了反对性暴力的全球团结。
全球影响:2017年女性大游行等运动团结了各大洲数百万人,倡导LGBTQ权利、种族正义和生殖自由。
当代挑战与反弹
身份认同的下降:尽管对性别平等的支持很广泛,但西方许多年轻女性由于污名化和误解而避免使用”女性主义者”标签。
持续的不平等:联合国数据显示,大多数性别平等目标偏离了2030年的轨道。政治代表性仍然很低——日本国会中只有16%是女性,超过100个国家从未有过女性国家元首。
女性主义的未来:文章认为女性主义仍然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全球南方,那里的女性在教育、就业和身体自主权方面面临系统性障碍。
本摘要由Copilot基于哈佛国际评论发表的《从选举权运动到#MeToo》一文生成。
相关文章

Fighting the Tyranny of 'Niceness': Why We Need Difficult Women
This article critiques the expectations of 'perfection' and 'likability' in contemporary feminism, calling for recognition of the 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s within feminism, and embracing those 'difficult women' who are nonconformist, hard to categorize, but drive change.

The Crisis in Modern Masculinity
This article trac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modern masculinity, revealing the politicization and pathologization of the 'strong man' fantasy on a global scale, and critiques how patriarchy shapes oppressive roles for both men and women.

反对‘温顺暴政’:我们为何需要棘手的女性
本文批判了当代女性主义中对‘完美’与‘可爱’的期待,呼吁正视女性主义内部的复杂性与矛盾,接纳那些不合群、难以归类但推动变革的‘棘手女性’。
讨论与评论
分享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和感受
加入讨论
分享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和感受
加载评论中...